万亿预制菜风口:大部分预制菜企业,都会成为竞争的“炮灰”?

预制年夜饭大卖,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、试图争抢“预制菜之都”,许多明星创业者、投资人扎堆入场,头部品牌获得知名机构多轮融资……2022年,预制菜成为了最新的大风口。


图片来源:珍味小梅园


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,同比增长19.8%,预计未来我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,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。


但与此同时,关于预制菜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:9月6日,曾高调杀入预制菜行业的趣店CEO罗敏,发布公告称,在评估了当前的市场状况后,决定精简其预制菜业务,并继续探索新的商机;前瑞幸咖啡董事长所创立的舌尖英雄,多家门店关闭;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所创办的西贝功夫菜也陆续关店。短短时间,预制菜已经经历了层出不穷的大起大伏。


预制菜赛道真的有数据所预测的那么大吗?入场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?为何会有那么多失败的尝试出现?未来预制菜赛道将如何发展?新入局者又要如何更好的切入?带着这样的疑问,新消费智库采访了十几位预制菜行业的从业者们,试图一探究竟。


01 万亿大赛道


几乎所有的从业者都会告诉你,预制菜,不是一个新事物。


“料理包”、“餐饮零售”、“供应链产品”、“复合调味料”……这是从业者们在“预制菜”这个名词兴起之前,对预制菜产品们的称呼。简而言之,预制菜是指预先做好的半成品或成品食物,主要分为即食、即热、即烹和即配食品,通过稍微加热或者简单烹饪,即可食用。


预制菜市场,在海外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时期,在欧美、日本等国家,也已经相对成熟。“中国现在的预制菜市场,很像日本预制菜高速发展的前期”,星陀资本创始合伙人刘泽辉说。


资料显示,预制菜的海外市场,诞生于1920年。这一年,世界上第一台快速冷冻机在美国诞生,生产出预制菜的雏形:速冻加工食品。因为西餐饮食结构单一,因而催生了不需要复杂制作加工的汉堡、披萨、牛排、炸鸡、薯条等预制菜,并很快实现标准化。


20世纪60年代,以SYSCO为龙头的企业解决了食材配送供应链和跨区域冷链仓储问题,让预制菜在消费者当中获得了较高的接受度。80年代初期,预制菜在欧洲国家逐渐兴起。截至2020年,美国预制菜整体市场规模超过454亿美元。



图片来源:SYSCO


日本的预制菜则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。


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冷链的发展,1964年东京奥运会、世博会采购预制菜的推动,加上便利店的兴起,日本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度越来越高。而伴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等因素的影响,日本预制菜的整体需求量不断加大,预制菜市场稳步增长。截至2020年,日本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238.5亿美元,市场渗透率超过60%。


预制菜市场90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。


90年代,在麦当劳、肯德基等洋快餐店进驻国内后,在餐饮市场开始有了净菜配送加工厂,预制菜行业进入萌芽期。


2000年左右,陆续有了生产半成品菜的预制菜企业,但由于速冻技术、冷链物流成本和区域的限制,市场渗透较为缓慢。


2010年,预制菜首次出现在了B端餐饮市场。2014年,随着外卖的兴起和餐饮企业连锁标准化,推动了预制菜在B端市场的加速渗透。2020年,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,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加大、接受度变高,并给予了C端预制菜市场的发展机会。


在不少从业者看来,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和起飞,是一个既定的事实。


从宏观经济层面,中国预制菜行业的发展,和整个中国的宏观发展方向和经济发展趋势有关。


站在一家2003年就已经成立的食品公司的角度,圣农食品副总裁蔡茂仁则认为,预制菜行业的长期发展,跟整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方向有关:如何能把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得更好。


刘泽辉也认为,预制菜行业的发展,是中国餐饮行业从过去的手工业向工业化转变的一个方面,可能会带来中国餐饮行业,包括从供应链、生产加工、餐饮零售等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。


经济发展趋势则是餐饮企业的连锁化发展。在元昆创投投资合伙人李忠敏看来,中国目前的失业率,会导致一大批人选择创业,而餐饮作为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,对于很多人来说,可能都是首选。中国城镇化率的发展,则会带动餐饮行业的整体发展:从单个小店、夫妻店往连锁化、餐饮化方向发展。


“中国目前有大概800万-1000万家餐饮门店,但实际上两家以上的连锁餐饮店,只占了100万家,随着餐饮往连锁化方向发展,以及人工成本的上涨,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”,李忠敏说,“事实上,许多外卖店也会依赖于半成品的预制菜,虽然会比直接买原材料贵,但解决了厨师和服务员的问题”。


在李忠敏看来,这些需求都是存量需求,就看谁能够挖掘和满足这些需求。


“这些需求的挖掘与满足,实质上是要侵蚀开餐馆商家的原料采购方式,一旦这些商家用过了,我觉得,他们就很难再回头了”。


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任伟和李忠敏的观点类似——今年6月份,他牵头在四川组建了四川预制菜产业联盟,目前联盟里有70多家年营收超过2000万的餐饮企业。“随着餐饮连锁化程度越来越高,它必然需要供应链的产品来做支撑,而这些产品必须走向标准化,才有办法保证连锁餐饮企业的配送和口味”,任伟说。


从消费者角度来看,蔡茂仁认为,未来的社会分工将会变得越来越精细,在越来越多女性进入职场后,厨房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预制菜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非常确定且巨大的。


一直致力于让更多家庭享用星级早餐的乐肴居创始人陈朝阳也认为,对于预制菜C端市场,目前主要以单身或者年轻夫妻人群饮食需求为主,为他们提供更便捷、更健康、更营养的产品,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。


图片来源:微博@乐肴居


预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园创始人浦文明,从2018年就开始看好预制菜赛道。当时他还在饿了么工作,负责餐饮供应链,当时他们将之称呼为“料理包”,主要推给饿了么上的外卖店铺,当时他就发觉,预制菜增长很快,但工厂不集中、大多以价格取胜、没有特别大的品牌,“有点像20年前的火锅食材市场”,浦文明说。

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后,许多餐饮店的备货没法消化,于是就通过饿了么进行售卖。浦文明看到,预制菜的外卖数据特别好,如果之前他只是看到了预制菜B端市场的机会,疫情则让他看到了C端市场的机会。恰逢浦文明在饿了么负责的创新项目被砍掉,2020年8月,浦文明正式进入预制菜领域,开始创业。

“现在有很多声音,有人说,预制菜是被炒热的,有人觉得它是伪需求,有人说这个市场有大几万亿,有的人说是一个伪需求,我觉得都有失偏颇”,浦文明说,“我觉得预制菜的趋势,已经很明显了,因为如果真的是伪需求,珍味小梅园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”。

“可能现在大家站在这个时间点上,觉得这个赛道很初级,但如果未来三年之后再回头看,可能大家就不会再说这个话了”,浦文明补充道。

“日本仅预制炒饭,一年大概就有100亿人民币的生意机会。而我们国家有十几亿人口,所以每一个品类,只要能做到成本领先、产品领先,都可以做到非常大”,陈朝阳说,“在我看来,预制菜食品这个赛道非常大,估计再过个三五年,肯定是10万亿、20万亿的一个大市场。”

“预制菜这样的一种产业形态和发展趋势,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,它是不可逆的,这个不是你喜不喜欢的问题,而是说我们要用什么手段去解决的问题”,任伟表示。


02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

看到这个巨大机会的人们,已经纷纷选择入场。

据红餐大数据统计显示,从2021年至2022上半年,预制菜领域共计发生40余起融资项目。2021年,味知香在2021年4月A股挂牌上市,成为“专业预制菜第一股”。此外,许多大型食品公司和餐饮公司,相继入局;各地政府也纷纷成立地方预制菜产业联盟、建立专项基金、出台针对性政策等。

“市场就摆在那儿,大家都可以去争,但如何去参与到这个竞争中去?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市场拿下?”,任伟说。

2022年4月份,在看到山东、广东等地政府纷纷入局预制菜市场,他着急地向省经济厅打了报告,申请成立四川预制菜产业联盟。6月份,联盟正式成立。

相较于政府的支持和行动,冲锋在前线的创业者们,嗅觉则还要更为灵敏一些。

从2020年开始,各大食品和餐饮企业就已经在预制菜领域动作频频。同时,一些其他领域的创业者也杀了进来,而当他们试图在预制菜领域复制自己以往的创业经验时,却遭遇了当头棒喝。

陆正耀的新项目舌尖科技,在2022年3月宣布完成16亿元的B轮投资,这也是到目前为止,融资数额最大的预制菜企业。

有雄厚资金支撑、瑞幸咖啡成功经验在前,舌尖英雄在刚启动时,正值预制菜风口,吸引了大批加盟商的关注。据舌尖科技CEO李颖波介绍,舌尖英雄启动不到4个月,加盟意向签约数就达到6000家,公司也计划在5个月内、也就是2022年9月之前,先落地3000家门店。

舌尖英雄的模式和打法,看起来与瑞幸类似:消费者在线上下单,在线下门店自提或配送;启动之初,也采用了砸重金营销、烧钱补贴、裂变式推广等打法,以实现快速拓店。

不过与瑞幸不同的是,瑞幸的门店是直营模式,而舌尖英雄采用的是区域代理和经销商加盟模式。这种模式只要跑通,可以更快速拓店,但经营风险大多转移给了加盟商。
上一篇:解构元气森林:疯子、傻子和厨子
  • 下一篇:Wow Food Awards 2022获奖名单公布!全球新品背后的无限可能 | WFA 2022